思南讀書會 來源:上海作家 2016/10/20
10月15日下午兩點,2016上海寫作計劃的駐市作家們做客144期思南讀書會,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們在上海度過了一個半月后,帶著感悟、體驗、收獲向讀者分享了他們眼中的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法語系教授袁筱一擔任主持,她向讀者介紹,自2008年,上海作協啟動了上海駐滬作家寫作計劃,2016年的上海寫作計劃主題為“母語在他鄉”,寫作計劃體現出當今世界的多元化寫作的趨勢和現象。2016年的寫作計劃邀請到了世界各地的作家們,他們是來自阿根廷、波蘭、西班牙、美國、以色列、丹麥、新西蘭、俄羅斯的十位駐滬作家。
第一場嘉賓:安吉拉·普拉德利、安娜·盧比奧·范多斯、努里亞·阿諾
從故鄉到他鄉的生活,讓每個作家都有不同的體驗經歷,作家們輕松愉快地談論他們想象中的上海,上海生活體驗后的印象,以及今后的寫作方式和創作期待。嘉賓們分為三組討論,第一組的分享嘉賓均為西班牙語作家,對于上海這座城市,作家們在很久之前就聽過,來到這里,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安吉拉·普拉德利印象最深的是“盡管它是一個現代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城市,但是它還是非常好的保留了一些傳統的文化”。而作家范多斯走在上海這座城市,令她深刻的是上海的對比和沖突以及上海的平靜。擅長寫心理小說的作家努里亞·阿諾則關注上海城市的新舊沖突,體驗了上海市民生活后,阿諾希望將這樣的體驗素材寫進自己的小說。
第二場嘉賓:葉卡捷琳娜·雅科夫列娃、瑪爾歌澤塔·哈米森、福勞德·歐爾森
第二場嘉賓分別是俄羅斯的作家葉卡捷琳娜·雅科夫列娃、波蘭作家瑪爾歌澤塔·哈米森、丹麥作家福勞德·歐爾森。葉卡捷琳娜表示,上海對于其創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她寫了很多的詩歌和小說,也翻譯了一些中國年輕詩人的詩歌,她希望通過這些詩歌能夠讓俄羅斯讀者加深對中國詩歌的理解和熱愛。對于作家哈爾森而言,上海是一個可愛的城市,與西方社會孤獨經驗很不同,講到自己的未來寫作計劃,哈米森表示想在兒童文學創作上找到中國信息。丹麥作家歐爾森來到上海之后,想找尋迷失在上海的感覺,“當我行走在上海的街道上時,總想一旦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知道在哪條街道上,就會閉上雙眼,希望自己再度迷失,希望自己消失在市井當中?!彼M趯懽髦械却@種直接的經驗沉淀下來化為寫作的經驗。
第三場嘉賓:海蒂·諾斯·貝利、麗薩·提斯利、詹妮弗·黑格
最后一組嘉賓分別是新西蘭作家海蒂·諾斯·貝利,美國作家麗薩·提斯利,波士頓大學和麻塞諸塞州大學的客座作家、文學評論家詹妮弗·黑格,她們此行閱讀了一些中國作品,產生了靈感,不約而同將以上海為背景進行創作,目前已經構思了一些與上海有關的故事。
提問環節
提問環節中,有讀者問到“城市如何塑造作家”的問題,詹妮佛·黑格認為作為一個作家不離開自己的城市是永遠不可能體會到經驗,一個作者必須不斷的給自己填充新的精神食物,這樣才能永遠保持自己在一個興奮狀態下寫作。海蒂談到,當深處外地時,反而能更好描寫自己的家鄉,距離能使某種歸屬感、某種思想之情得到沉淀。
讀書會現場,安吉拉·普拉德利朗誦了其在意大利創作的詩歌,范多斯也用西班牙語朗誦詩歌,葉卡提琳娜為讀者呈現了俄羅斯母語的朗誦,各國作家在各國語言中共同展現文學魅力。
上海駐滬作家寫作計劃給予了世界各地作家不同體驗,上海作為一座城市,一種文化,將會讓各國作家在各種語言的寫作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