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1日14:27 來源:思南讀書會 作者:思南讀書會 點擊: 次
從左至右為李妙多、宋方金、史航
3月18日下午兩點,第168期思南讀書會聚焦影視行業,影視界“臥底”宋方金對談網紅界“臥底”史航。作為資深編劇,他們看到了這個行業日益突出的問題,憂患重重,于是對一些行業亂象提出批評,期盼行業環境逐步改善。
讀書會開場,側耳聲音團隊的臧熹朗讀了宋方金《給青年編劇的信》節選,這部新書匯聚了作者從業多年來的冷靜思考,揭秘影視業的真相。宋方金清醒地看到行業存在的大IP、水軍、粉絲經濟、小鮮肉等現象,真誠呼吁從事編劇行業的人,做一個講故事的手藝人,為影視行業創作更多優秀作品。
臧熹朗誦
編劇二三事
宋方金和史航同為編劇出身,在對談中以幽默的語氣講述從事編劇工作多年來的一些有趣故事和背后辛酸。
編劇作為影視圈幕后創作人員,很難走向熒幕臺前,許多時候并不是因為作品而被人熟知,在這點上是略顯悲哀的。當編劇走出來揭秘行業內情時,很多人會感嘆是否偏離本行。
鸚鵡史航
史航認為,“編劇作為一個講故事的創作者,能夠采用多種方式卻呈現,既可以講一個世界上并不存在的故事,也可以把世界上存在的故事改造后給大眾看,這就是編劇的本職工作。”他強調,一個編劇應當完善四件事情——名、利、作品及社會影響力,“作為編劇最大的不幸是,(在整個制作流程當中),你作為編劇可能永遠不知道下一分鐘發生什么。”在他看來,編劇的收入和名聲可以失而復得,但是一部作品如果有違初衷地被拍成各種形態,造成的影響是無法挽回的,這讓人不免有些無奈。
影視圈“摳像劇”亂象引關注
日前,“小鮮肉”現象在兩會上引發熱烈討論,“臥底”橫店的宋方金窺見了“一線”實情。許多年輕演員因為檔期緊,就請替身出演,也不看劇本,只關注自己的外貌。更有甚者,為了節約時間,海量替身投機撈金,摳像劇頻繁出現。
談到摳像劇的危害,史航說:“影視行業其實也是教育戰線,小鮮肉們可能不適合當老師,但卻像老師一樣有了好多‘學生’,這種關系特別可怕,‘摳像’是對粉絲極大的傷害,本來粉絲就不喜歡別的東西,就喜歡看你,看到的還是假的。看影視劇本來就是給自己造夢的,結果人在最需要尋求安慰的場合,卻被最大程度地蔑視。”
宋方金認為,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拍出了《霸王別姬》《紅高粱》《城南舊事》,電視劇的黃金時代在80年代末到2010年,拍出了《闖關東》《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媳婦的美好時代》這些優秀作品。
宋方金
“那2010年之后,是每隔幾年才有現象級作品,如12年《懸崖》,14年《甄嬛傳》,15年《北平無戰事》,而今能夠生產優秀作品的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原來的生產秩序不復存在。”
宋方金還談到了影視行業編劇的掙錢壓力:“中國一線的資深編劇,一部戲價碼是稅后500萬,單一個小鮮肉演員已經開到一億八,從上周開始,中國小鮮肉演員正式進入兩億時代,從前年開始,他們進入一億時代。”
他還說道,全世界影視行業的制作成本,有個黃金比例,既30%的預算是演員片酬,“但到目前為止,全中國拍戲只有大約三個團隊還能保持這種黃金比例,任何一部優秀的作品都是需要合理的預算分配的。當今的影視劇衍生成為理財類產品,如果編劇不能產出好的作品是最悲哀的一件事。”
影視行業未來出路在哪里
宋方金談到,作家是一個人在工作,而編劇則是一群人的事,編劇在工作時除了經費、導演、演員之外還會面對很多復雜因素。對于行業的未來出路問題,他舉了一個例子:“一條河里只有一條魚死了,說明這條魚的身體不好;河里的絕大部分魚都死了,說明河的水質出現問題。”
如今影視行業首要解決的就是環境問題,例如收視率造假現象、點擊率造假,水軍刷分等。目前已有人大代表在兩會上提出,收視率造假行為當以刑法處罰,其包含了不正當競爭罪、消費欺詐罪等罪名。
現場讀者
“影視界生態文化應當是多元化的,必須著眼于長遠的立法層面來解決,只有河水環境好了,河里的魚兒才能遨游。”
宋方金說,行業自救雖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起不到決定性作用。他最后呼吁青年編劇,仍需保持一顆不受環境影響的純凈的創作之心,“無論影視業有多么產業化、工業化,故事的創作從本質而言是且只能是一門手工藝術”。
嘉賓們為讀者簽名
思南讀書會NO.168
現場:王若虛
撰稿:李祝萍
攝影:遲 惠
杜湘濤
編輯:黃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