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1日14:06 來源:《中華讀書報》 作者:舒晉瑜 點擊: 次
全球化背景下,文學正發生著深刻變化,我們該如何認識并應對這種變化?新技術時代,如何看待純文學的堅守以及包括網絡文學在內的大眾流行文化對既有文學觀念的沖擊?是否需要持更為開放的文學理念?當下文學史的書寫模式是否需要有所改變和調整?6月6日,由《文學報》主辦、以“我們這個時代的世界與文學”為主題的研討會暨第4屆《文學報·新批評》優秀評論獎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來自北京、上海、湖北、廣東等地的30余位作家、評論家,圍繞這些話題展開討論。
“《文學報》的新批評大有可為。批評的力量不僅在于它的真誠,還在于講理的力量。期待《文學報》的‘新批評’能夠對整個批評氛圍的建設和改善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認為,《文學報·新批評》是一塊在全國批評界都非常有影響的陣地。如果說談到對批評的期待,就是“新批評”體現的直言、銳利的風格。批評需要自我認識,公眾和社會也需要對批評有全面準確的認識,應該在哲學的、思想的、批判的意義上去理解批評。
與會評論家表示,在新的時代格局下,文學評論既要關注文學的新變,也要注意到文學的根本;既要有區域性的關注,也要有世界性的視野;既要有歷史的觀照,也要有對當下文學的深入思考。“我現在也越來越意識到,文學總是在討論一些很小的問題,很小的變化。文學究竟還有沒有可能對這個時代的重大問題發言,或者還有沒有可能關注重大的問題?”評論家謝有順說,我一直覺得應該思考一下當今時代對文學的期許,思考一下寫作與生命有關的問題。“如果我的思考和寫作能夠幫助澄清這些,即使沒有人讀,也可以寫下去。”
王彬彬、耿占春、江楓、劉瓊、楊揚、顧駿獲第4屆《文學報·新批評》優秀評論獎;周明全、王愷文獲第4屆《文學報·新批評》優秀評論新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