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9日10:16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徐穎 點擊: 次
由上海市作家協會創辦的《上海紀實》昨天宣布正式上線,這一定位為專注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傳記文學作品的電子刊,依托上海作協主管主辦的華語文學網(http://www.myhuayu.com)不定期出版。
上海曾經是紀實文學創作的重鎮。歷史上曾涌現很多紀實文學名篇,如夏衍的《包身工》、黃宗英的《小木屋》等,也培養、成長起一批熱愛、擅長紀實文學創作的海派作家,一些作品曾獲得中國作協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等各種全國性文學獎。上海也一直是紀實文學的出版重鎮,培養、成長起一批熱愛紀實文學的名編輯隊伍。歷史上,上海的報刊雜志刊發了大量紀實文學作品,出版社出版了大批紀實文學書籍,吸引了大批全國各地的優秀紀實文學作家。
《上海紀實》的問世,旨在推動上海紀實文學的繁榮發展。主編朱大建將《上海紀實》的主張詮釋為倡導“在場”精神,朱大建說,第一期刊發的15篇作品,就體現了這一宗旨。其中,“在場”是《上海紀實》的主打欄目,主推現實題材的紀實作品,比如,《山高人為峰》 寫的是上海中心大廈的建造過程。《上海“獵狐”風暴》 寫的是上海公安派出精兵強將,遠赴海外,將一只只狡猾又貪婪的“狐貍”抓回國內的故事。黃宗英是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界的標志性人物。首期《上海紀實》“經典”欄目中,羅達成寫的《與黃宗英爭議<小木屋>》一文,回憶了1982年黃宗英58歲時隨生態學家徐鳳翔進西藏原始森林采訪的往事。《不落征帆的黃宗英》一文,更是配上微視頻,描繪年已9旬的黃宗英的音容笑貌。